
成都市“金牛工匠”——李钦泽
2022-08-16 08:22:38
踏石留印,在收获中砥砺前行
——记中铁二局装修公司李钦泽同志事迹材料
李钦泽,男,汉族,1983年10月出生,中共党员,大学本科学历,现任中铁二局装修公司鳯起蘭庭项目经理兼支部书记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专家、成都建筑装饰协会专家、中铁二局装修公司技术专家、高级工程师。曾获四川省建筑装饰优秀项目经理、四川省企业优秀基层管理者、四川省担当作为青年标兵、成都市建筑装饰行业优秀项目经理、成都五一劳动奖章、成都市“金牛工匠”等荣誉称号。
“征”途璀璨、勇当开路先锋
“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,但是能量却很大”。这是中铁二局装修公司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。第一次见到他,也许会因为身体的单薄,怀疑他的能力。但当你与他实际接触后,便会被他的精业和敬业精神所折服。工作以来,他所带领的团队相继承揽了城投观城住宅楼盘、青海春天工程项目、华能林芝三标项目、鲁朗国际酒店项目、优山禧悦园住宅楼盘、鳯起蘭庭住宅楼盘等规模大、要求高的重难点精装项目,施工过程中,他们奉献担当、攻坚克难、屡创佳绩,且从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。
他曾带领团队在西藏高原抗严寒、战高反、喝雪水,以方便面、老干妈为伴,克服恶劣自然环境“与天斗”,最终修建成具有“二局装修基因”的五星级酒店。曾在施工过程中,一名劳务工因缺氧休克,他们在分秒必争进行院前急救的同时,日夜兼程与医疗救护队双向奔赴于“雪山之巅”。李钦泽说:“那次生死救援至今让我们心有余悸”。也曾在热带三亚战烈日、斗酷暑,在夏季最高温度的“烤”验下修建酒店样板间;在施工过程中,他们头顶着北纬18度没有影子的太阳,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掉,衣服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,凭借令人眩晕的热气锻造着他们的意志。
他带领团队所参建的项目先后斩获四川省建筑工程装饰奖、成都建筑装饰工程“金蓉杯”奖、中国建筑业协会“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”、华能林芝“履约考核”先进单位、中国中铁五四红旗团支部、中铁二局优质工程奖、中铁二局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、中铁二局优秀党支部、多面业主锦旗、多封表扬信等众多荣誉,让他在“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”中自信成长起来。
亮剑蓉城、工作业绩卓著
他的团队是一个活力、奋进、团结、友爱、拼搏的年轻集体。在优山禧悦园精装修中,由于施工障碍多、工程量大、工种多而复杂,施工质量要求高,验收标准更高,再加之项目大干快上之际疫情爆发,给项目造成极大的施工困难。面对困难,他毫不退缩,在核酸检测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的时候,他跑遍成都寻找检测机构,在施工现场驻扎检测场地,组织200余名职民工进行了核酸检测,成为疫情后成都地区率先复工的项目。“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施工生产”,他主动放弃休息休假,放弃陪伴家人,连续奋战300多天,这种工作态度获得建设单位和业主的充分肯定,项目交付后他接连收到了3面业主送来的锦旗。
在鳯起蘭庭精装修中,为缔造西南片区住宅精装工艺标准的“天花板”,他带领团队挑战“高于国家、地方以及行业标准”的施工标准,立志吃透规范、看透图纸,坚持“事前、事中控制”理念,召开“施工技术”专题研讨会38次,组织学习规范24课时,制定各类生产计划49份,开展安全生产、进度协调会181次,验收关键节点106次,将技术交底通过精炼文字、简表、简图等方式呈现,便于工人理解和接受,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;牵头组织班组模拟“小业主验收”,进一步提高基层技术人员项目管理能力、增强质量管控意识,最终顺利完成了建筑装饰业内的这一“金字招牌”。他不怕耗时耗力,愿意为自己心中的那份“艺术品”做到“精益再求精”,他的优秀品质也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青年。
高瞻远瞩、心怀社会担当
作为央企员工,他深知肩负的社会责任,连续多年承办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参观实习活动,为高校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,使师生们对装修行业现状、房建精装修施工有了更深入、更感性的认识,为社会建筑装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。
作为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的青年专家之一,他多次参加政府、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研讨会,对涉及成都成品住宅装配式精装标准、建筑行业重大发展、影响面较广的规划和政策文件、技能人才评价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、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。他还参与编制《四川省成品住宅装修工程技术标准》,并坚持每年在企业内部开堂授课,主动承担起了为业内技术人员、特别是青年技工答疑解惑、引领方向的重担。
作为中铁二局示范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负责人,他牵头成立《成品住宅装配式装修施工关键技术研究》等4项科研课题,累计取得“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”等4项“实用新型专利”,还取得“高原地区大尺幅唐卡装饰施工工法”“高原地区藏式风格肌理漆施工工法”2项“四川省省级工法”。
在科研中,他首次引入“排、梳、堵、防”相结合的全新理念,摒弃了以“堵”为主的老旧理念。此外,为了防水抗渗工艺的进一步发展,他坚持创新研发立管集水器、同层汇合器、二次排水地漏等新部件,坚持创立全新的二次排水系统,坚持研发更全面更精细的细部处理工艺。他的这一系列创新举措,对彻底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“卫生间渗漏”的老、大、难问题,推动部件多元化发展,减少消费者财产损失,降低邻里纠纷发生几率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双线作战、牢筑安全防线
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,他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对安全体系的补充,邀请了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,讲授院前急救系列课程,课程分5期开展,课时累计约400分钟,培训职民工累计200余人,通过理论讲解、视频演示、互动问答、演练实操、课后测试等方式进行授课,涵盖了急救现状评估、外伤、内急、突发情况等多方面常规知识,进一步加强职民工的社会公众急救能力建设,有效助力安全生产工作。
抗疫期间,他迅速成立“青年志愿服务队”,配合区、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,就防疫物资采购、复工人员调查、项目消毒等事项开展工作。为了安全有序复工生产,他专门建立“防控复工联盟”微信群,及时分享新闻资讯、防控指南,疏导职民工心理压力、降低恐慌;不断优化复工方案和防疫预案,完善信息化、智能化建设,做好复工信息申报和手续完善,保障了项目广大职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。此外,他开展了“和谐路地共建、志愿服务防疫”等活动,联合社区为环卫工人、社区居民、公交车司机义务宣传防疫知识,多方筹集并捐赠了口罩3000余个、消毒液200多瓶,此外还为困难职民工捐赠大量的面粉、粮油、蔬菜等疫情期间的急需生活用品。
在全民接种疫苗阶段,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,积极做好疫苗接种的宣传工作,联系就近接种点,为职民工安排接种服务,解决后顾之忧,目前他所管辖项目的职民工已全部接种了三针疫苗。去年以来,在成都疫情持续反复的情况下,他管辖的所有项目累计对职民工进行核酸检测千余次,至今未出现过疫情传播事件,未出现过密切接触者,未出现过无症状感染者,责任范围内均安全稳定可控。在他看来,“疫情防控不出任何问题和项目施工不出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同样重要”。
他认为,优秀的工程人要学会时常总结与反思,这样才能不断成长,而他也在用勤奋、务实、创新、高效的行动诠释着优秀工程人的精髓所在。这些年,项目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既是他带领项目团队不畏辛苦、努力拼搏的结果,更是对自己高标准、严要求的回报。未来,他将继续秉承自己的赤诚之心,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,为城市发展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。